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13 15:44:33阅读:

本篇文章1590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之一,“呼伦通”的进展受到了中英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在12日举行的“2016陆家嘴论坛”上,中英监管机构均表示将推动伦敦证交所与上海证交所的“呼伦通”合作。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合作部主任齐斌表示,中国和英国目前正在推进呼伦通的可行性研究。如果“呼伦通”成功通过,将为中英双方提供与市场接轨的机会。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泽维尔·劳雷(Xavier rolet)指出,中国股市主要是零售市场,但在欧洲,尤其是伦敦,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未来,在“呼伦通”推出后,相关的etf产品可以为中英两国带来合作的潜力,因为该产品可以进一步将当地市场制度化,促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化,并为两国带来更多的资产管理领域的机会。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两国金融合作走向深水领域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开启中英金融合作黄金时代”会议上指出,伦敦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展“呼伦通”合作项目非常令人兴奋,英方也希望实现资金互认。

英国被视为中国金融机构进入欧洲的桥头堡。随着近年来伦敦“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的不断扩大,中资金融企业在英国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和非营业性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CDB在伦敦正式设立代表处,中国银行(报价601988,BUY)在伦敦正式启动中国银行伦敦交易中心。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表示,英国是一个全球投资和融资平台。美国和日本银行的国际化也始于伦敦,最终在伦敦落户。近年来,中资银行在英国发展相对较快,包括中国招商银行在内的股份制银行也在伦敦开设了分行。即便如此,中资银行仅占英国金融资产的0.5%,而英国超过50%的金融资产来自海外。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高还表示,未来中英两国在产品合作平台上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进程中,关于如何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两国金融界应加强合作,创造更多的套期保值产品,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齐斌在会上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根据17个经济体的金融结构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发现世界在50年内经历了近80次经济和金融危机。然而,在金融体系中比例最高的国家,即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四个资本市场在危机后恢复最快;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其他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的国家复苏最慢,这并非偶然。2008年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经济体复苏最快。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应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增加资本市场在金融机构中的比重,加强对国家的监管,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齐斌说道。

中国和英国分享监管经验

与英国等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很长时间,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迫切需要借鉴成熟国家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会上,中英双方分享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监管经验。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齐斌表示,英国在监管层面有三个方面值得学习:一是英国市场的活力、自由和开放;第二,英国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密切;第三是如何填补金融监管之间的真正空。伦敦与许多国家的监管机构有着非常好的国际监管合作机制。如何加强监管是中国向英国同行学习的方向。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联合王国金融行为管理局的主管梅根·巴特勒详细讨论了该国混合监管的想法。她指出,在英国,金融监管不是基于不同的业务领域,而是基于风险。英国的金融监管是综合监管,银行、保险、对冲、资产管理、p2p、股票和股票中介等金融机构都在监管体系的覆盖范围之内。

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在会上表示,两个市场、两个地区的合作以及监管合作非常重要。他表示,沪港通在短短几个月内推出,与内地和香港监管机构之间的互信、合作和高效协作密切相关。至于“呼伦通”,希望双方监管部门在平衡市场控制、创新发展和投资者保护后,在效率合作方面取得突破。这将有利于中英两国未来的合作。

标题:中英两国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4263.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